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财富家庭希望通过良好的教育,培养家族优秀的继承人,传承家族财富。他们会给子女上最好的学校,聘请最专业的家庭教师,但殊不知,家庭教育的根本却是在于家风。
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是建立在中华文化集体认同之上,给世代家族成员树立的价值观准则,是每个家族成员成长的精神食粮。
而家风的树立,最关键的是父母。孩子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庭,尤其是对孩子影响最重要最深远的早期教育阶段,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思想情趣和道德观念都深深印刻在孩子眼眸,耳濡目染,孩子也就学会了相应的思维、观念及行为举止。家风的教育力量是无形且强大的,其影响力深远而持久。
对孩子的教育,家长首先要做到“身正”,只有家长做到了,孩子自然也就跟着学会了。在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风家训的家庭中,孩子会得到良好的教养。教养与家境无关,与家风有关。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受良好家风的熏陶,那么在生活、处世上则会有“法”可依,坚守内心,才可能真正成长为一个身体健康、积极乐观,高素质,有教养的人,而他们做家长后,会将这种品质影响、传递给自己的子女,家风由此而成。
家风的树立与传承,最有效的方式,便是家训家规。其实,无论是大家族,还是小家庭,都有其基本的行为标准,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但大的家族,则是历经几代人积累的生活阅历,为后人建立的基本行为准则。《梁启超家书》《曾国藩家书》《颜氏家训》与《傅雷家书》并称我国“四大家教范本”。除此之外,许多历史名人的家风家训,也令人称道。
曾氏家族的家教,可称为孝悌传家。在曾子的生命与思想中,“孝”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曾子思想以“孝”总摄仁、礼、信、义等一切道德范畴,把“孝”看作“置之而塞于天地,衡之而衡于四海”的终极法则。曾氏族人秉承曾子修身家风,相接于仕途,宦游日繁,人文鼎盛,盛况空前。
清朝“中兴名臣”曾国藩,是曾氏后裔的佼佼者,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曾国藩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风:“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意思是,节俭能使家庭兴旺,勤快会使身体强健。既勤劳又节俭,人生才能高枕无忧。
民族英雄林则徐曾写过一副对联传给后代:“子孙若如我,留财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意思是说,如果子孙像我一样正直、果敢,那我留钱做什么?贤良的人拥有了大量钱财,就会玩物丧志,失去了远大志向。如果子孙不如我,那我留钱做什么?愚蠢的人手中有了钱,不仅不思进取,还会去做坏事。
无独有偶,民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这样说过:“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这些家规家训充满了前人从人生终点的高度所感悟到的人生智慧,对所有年轻人都有较大的指导意义,自然也对那些想建立良好家风的小家庭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但对于年轻人而言,尤其是孩子年幼时,对于过长的语句并不能很好地理解记忆。所以,在家训家规一般都尽可能简短精炼,便于让孩子理解、铭记。淦浦管家集众家家规家训,精炼出10条便于儿童记忆的家训家规,以供大家族、小家庭参考,共同培养中国未来之有志少年。
1、家庭以爱为根,生活以和为贵。
2、勤俭持家、积善行得,生财有道,处之有方,多思常省,学习为本。
3、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读书,勤勤恳恳治家。
4、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6、好逸恶劳,人之本性;种因得果,理之所存。
7、处世以谦让为贵,做人以诚信为本。
8、百善孝为先,兄弟和为贵,子弟戒骄怠,夫妻莫猜忌。
9、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10、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苟能发奋自立,遍之四海皆读书之地,何必择地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
树立良好家风,父母除了以身作则,还需不断学习提升,这不仅成就父母自身素养,同时,可用所学之智慧,选择针对孩子个体最适合、最科学的最优教育方式,而这种行为本身也会言传身教给孩子,让孩子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孩子的认知、思维格局自然就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