淦浦管家家庭教育| 孩子生命力的培养!

来源:淦浦管家集团官网 发布时间:2022.06.01

谁的青春不迷茫。梁博在歌曲中唱着男孩在迷茫中的成长和蜕变,而现实中,武汉14岁男孩因为被母亲当众掌掴辱骂,从五楼一跃而下,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2020年9月,男孩因在学校玩扑克,班主任告知了家长,请其来一趟学校。母亲到校后,刚好在走廊遇到了儿子,不由分说就一个巴掌扇了过去,边打边骂:你不知我为这个家多辛苦吗?你为什么还这么不争气给我找事?班主任闻讯赶来,制止劝说后,陪同母亲一起离开。片刻后,孩子就从五楼一跃而下。母亲得知后发疯般的跑下去,抱着孩子嚎啕大哭。孩子彼时还有一点意识,一遍一遍地喊着“妈妈”,但终没能挽回生命。

事件引起了网络的普遍关注,从母亲管教行为的不当,班主任请家长行为的质疑,进而对现场同学的不作为,均从不同的维度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谴责。而追溯事件的结局:母亲自杀了,班主任因为过度内疚而生病住院,男孩的同学变得抑郁。同时也曝光了这位母亲的遭遇。原本父亲做生意,赚了不少钱,母亲在家相夫教子,衣食无忧,其乐融融。后来父亲婚内出轨,并将大部分财产转移到小三名下,并且小三还卷钱跑了。为此,父母离婚,男孩跟了母亲。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条件,曾经养尊处优的母亲不得不出门工作,早出晚归,打着几份工,只想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听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时,失望让她怒不可遏,才会出现如此情绪失控的行为,大概也是多年积累的情绪发泄。如今希望没了,也就选择了死亡。

一声叹息后,不禁看到家庭教育中值得重视的两个问题。一是对孩子的尊重。青春期本就是孩子建立自我意识的成长期,更介意身边伙伴的看法,尊严不容被践踏。母亲的两记耳光,扯掉了孩子的遮羞布。单纯理解为脆弱是有失偏颇的。就像有些女孩被强奸而轻生,是长期的文化及社会观念所形成的压力,不是轻易可以转变的。强奸行为是罪犯的罪,并不是女孩的错,但仍难免会对无辜的受害者投入异样的眼光,不公平但事实存在。每个人的遮羞布是不一样的。也许你根本不在意的东西,就是别人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如果明确一个人的底线,不要去触碰;如果不能明确别人的底线,需谨慎自己的行为。

二是要看到,生命力的培养要比技能的培养重要多少。生命力,通俗点说就是活着的信念。得对生活多无望,才会轻易选择付出生命。我们已无从知悉男孩的确切感受,但推理,物质条件应该会比较艰辛,精神上被父亲遗弃,行为上又被母亲管束,没有幸福且看不到尽头。尊严只是最后一根稻草,冲动只是借口。让孩子承受都成年人的爱恨情仇太过残忍,但这样的承受少吗?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能走过来,便是成长。人是向往美好的,如果看不到美好,看不到希望,那么,活着更多是痛苦与负累。真正处于绝望境地的感受和你以为的想象是两个概念,何况对一个孩子。

比如内卷对孩子是摧残。很多孩子虽不快乐,但能理解家长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更优秀,总归是一份对自己的爱。有爱,有希望,就有承担的力量和活着的理由。其实,孩子的满足很简单,陪伴做他喜欢的游戏,享受烹饪的快乐,欣赏美妙的音乐,恐惧时的一个拥抱,失败时的一次鼓励,犯错时一句安慰的话......这一帧帧福美好的画面,会在他心底生根发芽,让他在遭遇痛苦与挫折时,从心灵最深处回放,治愈疗伤,呼唤出那句:人间值得。


之于冲动,孩子本身就是不成熟的,要求和成年人一样心理强大是不现实的。也许成长就要经历坎坷,但你需要平衡代价。家长靠成年人的理性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比去要求孩子控制自己的冲动更为重要和现实。作为成年人都做不到却去要求孩子理智、克制、不冲动,岂非笑话?

孩子临死前对妈妈的几声呼喊,是为自己冲动的行为的后悔?还是对尊严被践踏的抗争?抑或是对没有希望的生活的解脱?丝丝安慰,终感到对妈妈是眷恋的,是爱的,他应该也知道,妈妈是爱他的。

于这位母亲的遭遇,令人同情的。虽遭遇背叛,但为了孩子,努力地活着。并尽自己的最大所能让孩子可以生活得更好。这份坚强的生命力不正是对于孩子的爱和期望吗?那两记耳光的确不妥,但由此抨击亦是让人不忍。无论孩子多么乖巧,一路成长,有多少次这种冲动,但凡当妈的都有体会。谁都有情绪失控的时候,压抑愈是深,爆发愈是强烈。只是,这位母亲代价太惨烈,也不是一句命运不公可以表达。孩子走了,支撑着她的唯一的寄托与希望也就没了。所以,可以理解选择解脱,网暴只是加重了砝码,加快了速度。

之于父亲,之于小三,谴责,对于价值观标准不同的人,可能是子弹,也可能是空气,但明显的是,无法挽回逝去母子的生命。只能祝福,愿这副人间悲剧可以在天堂化为喜剧的结局:她们母子在天堂可以不再为生活所累,孩子可以忘却人间不值得的父亲,在属于男孩的儿童节,天堂里有他想要的糖果、可乐、扑克、篮球,可以永远与妈妈相依偎......

 

淦浦管家:专业的管家服务公司,为您提供私人定制管家服务、管家认证培训!缔造惊喜,超越希望!

"